生物質能“燃起來” 乙醇汽油加速拓展市場空間
近年來,隨著煤炭、石油能源危機和空氣污染、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燃料乙醇受到極大關注。在國家政策的要求之下,后期京津冀及周邊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相關政策也將積極推進,宣告乙醇汽油時代真的來了。
業內認為,生物燃料乙醇是解決我國問題糧食的唯一現實途徑。燃料乙醇是指體積濃度達到99.5%以上的無水乙醇,它不僅是優良的燃料,也是燃油的增氧劑。其中,乙醇汽油是一種由糧食及各種植物纖維等有機生物質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可以說,生物質能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
乙醇汽油的優點之一便是比傳統汽油更環保清潔。作為清潔燃料,乙醇燃燒后只產生水和二氧化碳,而普通汽油中含有硫等雜質,燃燒后會產生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且在新能源中,生物質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并能轉化為固態、液態、氣態燃料。在汽車怠速的情況下,也因為乙醇的含氧量高,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燒,從而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在動力方面,乙醇的燃燒值的確低于汽油,但由于混合燃料中含氧量的增加,作為尾氣的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燃燒會更充分,這樣會使熱量增加2.3%。目前乙醇汽油原料由糧食及各種植物纖維加工而成,加入乙醇可節省石油燃料,有助于糧食生產和消費良性循環發展。在當前形勢下,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不但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而且有利于促進農業農村和區域經濟發展。
早在2001年5月,我國就已經開始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和安徽的全省范圍以及河北、山東、江蘇和湖北的部分地區嘗試推廣乙醇汽油。2017年9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15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國范圍將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
換句話說,所有的油站都不再提供純汽油,你以后加的汽油,都混了“酒”。中國即將告別汽油柴油時代,步入清潔燃料時代。“到2025年,力爭纖維素乙醇實現規模化生產”,《方案》中明確的政策扶持信號,再加上距離并不遠的時間節點要求,意味著短短三年內生物燃料乙醇的增量都要遠超過2倍于當前的產量。
分析師表示,除了天津和山東,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有望最先實施推廣乙醇汽油,開啟乙醇汽油時代。這意味著從明年開始,京津冀區域市民可以在加油站加到乙醇汽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6省(區)全境和5省的31個地市試點推廣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消費量已占同期全國汽油消費總量的1/5。
車用燃油領域的大變革將至,已試點推行十余年的乙醇汽油,這次能否能真正的有所突破,尚需觀察。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乙醇汽油推廣方案如期實施,對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零售終端而言都存在一定的壓力。且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易揮發,儲運周期很短,并對儲存技術要求較高。加乙醇汽油后冷車啟動性能差,尤其在北方城市天冷時車啟動會更困難。
而我國目前主要專注于秸稈煉制燃料乙醇的項目,但秸稈中的有用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制乙醇工業化難度較大,所以一直未能推廣。此外,目前在技術、投資、原料和市場方面困難不大,但關鍵在于如何加強監管,即在各個環節都嚴格依規行事。而從市場層面來看,在燃料乙醇供需缺口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煤制乙醇技術的革新有望為燃料乙醇發展開辟新的道路,未來將迎來快速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