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產業漸成規模 燃料乙醇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生物質能發展規劃目標為:到2020年,生物質能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700萬千瓦,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750萬千瓦,沼氣發電50萬千瓦;生物天然氣年利用量80億立方米;生物液體燃料年利用量6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萬噸。
據估算,到2020年,生物質能產業新增投資約1,960億元。其中,生物質發電新增投資約400億元,生物天然氣新增投資約1,200億元,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產業新增投資約180億元,生物液體燃料新增投資約180億元。
許多國家制定了生物質能開發研究的相關計劃,如日本的陽光計劃、印度的綠色能源工程、美國的能源農場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計劃。就能源量而言,生物質能已成為我國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且在新能源中,生物質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并能轉化為固態、液態、氣態燃料。可以說,生物質能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
國外生物質乙醇產業漸成規模
目前,國外的生物質能技術和裝置多已達到商業應用程度,實現了規模化產業經營,據統計,目前美國20%的玉米和巴西50%的甘蔗被用于制造燃料乙醚,歐盟65%的菜籽和東南亞30%的棕櫚油被用于制造生物柴油。
以美國、瑞典、奧地利三國為例,生物質轉化為高品位能源利用的規模,分別占該國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在美國,生物質能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已超過10000兆瓦,單機容量達10-25兆瓦;美國紐約的斯塔藤垃圾處理站投資2000萬美元,采用濕法處理垃圾,回收沼氣,用于發電,同時生產肥料。
巴西是乙醇燃料開發應用最有特色的國家,實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乙醇開發計劃,目前乙醇燃料已占該國汽車燃料消費量的50%以上。
美國開發出利用纖維素廢料生產酒精的技術,建立了1兆瓦的稻殼發電示范工程,年產酒精2500噸。
sunliquid生物燃料新技術助力
第一代生物燃料中,燃料乙醇的生產原料主要是玉米、甘蔗等,生物柴油的生產原料主要是大豆、菜籽油等,因“與人爭糧,與農爭地”而飽受詬病。相比之下,以麥稈、草和木材等農林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纖維素乙醇、合成生物燃油等)則有著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日前,全球領先的特種化學品公司科萊恩宣布,已批準投資新建一家全面的工業化規模工廠,采用其sunliquid技術,以農業廢棄物為原料進行纖維素乙醇生產。新工廠選址于羅馬尼亞西南部,預計年產量可達5萬噸纖維素乙醇。該工廠將成為旗艦生產基地,以驗證 sunliquid技術在工業化規模的商業競爭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據了解,sunliquid技術是一種高效、經濟和可持續的生物技術工藝,能夠利用麥秸稈、稻草、玉米秸稈和甘蔗渣等各種農業殘渣廢棄物來生產纖維素乙醇。
據拉巴赫稱,sunliquid技術研發始于2007年,2012年起科萊恩在德國施特勞賓的預商用工廠正式用于生產纖維素乙醇。經過5年試運行,現在生物質乙醇的生產可達到1000噸/年。“作為項目的第二階段,現在歐洲開設了兩家商業化工廠。一是剛宣布成立的位于羅馬尼亞的科萊恩全資工廠;二是位于斯洛伐克,科萊恩與合作伙伴簽訂許可協議的商業化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15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國范圍將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都會產生將近8億噸的各種秸稈。經計算,利用這些原料,我們可為中國市場提供大約1.5億噸的纖維素乙醇燃料。”拉巴赫表示,“希望sunliquid 技術可在幫助中國實現秸稈這一重要的燃料和化學品生產轉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