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重視發展第二代生物燃料
前不久,日本航空公司(JAL)首次將亞麻薺等植物提煉的生物燃料用于示范飛行。在歷時一個半小時的飛行試驗中,使用生物燃料的發動機表現正常,與使用煤油的發動機沒有差異。此次試驗的成功,為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應用開辟了新的空間。在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日漸枯竭、人類面臨的環境和氣候變化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綠色環保的生物能源。其中,不以糧食等農作物為原料,不占用寶貴農田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更是受到人們青睞。
在盛產竹子的日本,日前開發出以竹子為原料生產生物乙醇的新技術。此項技術是將竹子研磨成50微米的細粉,然后利用微生物使其中的纖維素轉化成葡萄糖,再加工成乙醇。這一新技術可以使葡萄糖的轉化率從過去的2%提高到75%,從而使每升用竹子為原料的生物乙醇的生產成本降至100日元左右。據估算,日本竹子資源量約有9300萬噸,日本農林水產省認為,如利用這些竹子制造生物乙醇,到2020年產量可達2.2億升,占日本生物乙醇產量的10%,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日本的能源壓力。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生產國,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利用甘蔗生產乙醇。如今,巴西的科研人員也把目光瞄準了第二代生物能源。巴西農牧業研究公司正在通過轉基因技術,開發出一種根部含糖而不是淀粉的木薯,使提煉乙醇成本比一般木薯減少25%。目前巴西已建造了3個試驗性木薯乙醇燃料廠,并期望2010年含糖木薯產乙醇能正式投放市場。巴西石油公司則在研究如何利用秸稈、稻殼和甘蔗渣等農業廢棄物及林業廢棄物提煉乙醇,使乙醇產量提高六成左右。該公司計劃于2011年修建首座植物纖維素乙醇工廠,2015年使植物纖維素乙醇生產商業化。
哥倫比亞石油署的專家們,則根據本地資源情況,正在研發“海藻柴油”生產工藝,同時試驗利用該國資源豐富的蓖麻、松子、葵花子、甘薯粉、甜菜、香蕉、鱷梨和咖啡豆殘渣等作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
近年來美國也日益重視生物燃料。美國可再生燃料協會稱,乙醇成為美國各農業州的經濟引擎,2005年乙醇行業幫助產生了15.3萬個工作崗位,使美國農業地區家庭收入增加了57億美元。但由于美國生物燃料多使用玉米(資訊,行情)等農作物,與人爭糧的問題十分突出,因此發展第二代生物燃料勢在必行。北美大陸有一種野生植物柳枝稷,美國正在將柳枝稷作為第二代生物燃料的重要原料加以研究。
與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第二代生物燃料取材更加寬泛,除了上面提到的植物外,農業秸稈、甘蔗渣、木屑、咖啡豆殘渣甚至動物糞便等都可生產第二代生物燃料,因而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其生產成本有望不斷降低,能源轉換效率將不斷提高,因此市場開發前景看好。
此次日航在示范飛行中所使用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便是由亞麻薺油(84%)、麻風樹油(低于16%)以及海藻油(低于1%)混合后加工而成的。負責為此次試驗飛行提供亞麻薺油的美國可持續性燃油公司負責人表示,該公司目前經營的亞麻薺田有幾千英畝,預計3年內將達到幾十萬英畝。未來5年內,預計能生產1億至2億加侖以亞麻薺為來源的可持續性航空燃油。
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新挑戰,但同時也給發展包括第二代生物燃料產業在內的綠色經濟帶來發展的新機遇。聯合國環境署最近發表報告預測,全球新興的綠色經濟將對就業產生重要影響。各國開發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努力,將創造大量“綠色工作崗位”,增加農民收入,進而帶動相關產業鏈不斷延伸,為經濟發展增添助力。(來源: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